13:58(更新)剛聽完今天一點照新聞(news98)節目最後的故事與新聞後,終於感覺好一點了。就抱持著珍惜與喜歡的態度來讀小團圓吧~

中午看過以下這則新聞,情感上覺得不應該看小團圓,不過理智上又不想錯過張愛玲的作品。好為難嗎!?知道自己還是會去看,因此沒有立場批評皇冠跟宋子,畢竟如果買了書的我、不也是助紂為虐!

張小虹:「合法盜版」張愛玲 從此永不團圓

【聯合報╱張小虹】 2009.2.27 http://0rz.tw/HTcUi

或許我們只聽說過「非法盜版」這個辭彙,難道也有所謂「合法盜版」這檔事嗎?

這幾年來張愛玲的盜版官司打得如火如荼。作為張愛玲「遺產執行人」的宋以朗與擁有張愛玲全球獨家中文版權的皇冠出版社,跨海控告中國大陸數十家知名或不知名出版社的「非法盜版」行徑,未經授權,擅自印行張愛玲的著作,並要求鉅額賠款。這場官司有的已經勝訴,有的還在纏訟,倒是在侵權官司的訴訟過程中,我們才由雙方的攻防辯論,間接了解到張愛玲遺囑未經公證(辯方企圖以此質疑遺囑之合法性),乃是因為她當時的財產不足兩萬美金,無需公證(控方證詞),如果屬實,不難想見其晚年生活之困窘。

囑交代銷毀《小團圓》手稿

那張愛玲過世後,其版權收益與各種衍生權益金究竟所歸何處?張愛玲在一九九二年所立的遺囑中,將財產遺贈給宋淇與鄺文美夫婦。此二人乃張一生的摯友,張與鄺曾為香港美國新聞處的同事,由此認識宋而成為至交,移居美國後也與二人時時魚雁往返,就連想要做件旗袍,也會手繪款式、標明尺寸,寄給鄺代為找尋香港的熟識裁縫縫製,而宋日後更成為張的對外連絡管道、文學顧問與經紀人,他為張的小說、劇本、稿費版稅與電影版權來回奔波、不辭辛勞,他認認真真拜讀、誠誠懇懇回應張寄來的所有手稿,而二○○七年底宋過世後,其子宋以朗便成為法律上合法的「張愛玲文學遺產執行人」。

而張愛玲與台灣皇冠出版社平鑫濤先生的因緣,也來自宋的引薦,張遂於一九六六年的《怨女》起與皇冠出版社維持了卅年的出版合作關係。而張愛玲過世後,皇冠出版社已於二○○四年出版了其生前因覺「毛病很大」而決定擱開的兩萬字未完成中篇小說《同學少年都不賤》(加上數篇譯作與散文),而去年皇冠出版社又出版了張愛玲數篇未發表或新出土的文稿合集《重訪邊城》,據報載此乃張愛玲作品付梓的最後一冊,其餘遺稿不再出版。在過去的四十多年中,張愛玲作為華文世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,已為該出版社帶來了無價的聲譽與象徵資本。但在今年皇冠五十五週年的慶祝活動中,我們傻了眼,就連張愛玲在叮囑遺產處理的書信中清楚交代銷毀手稿、不予出版的《小團圓》,也終究難逃被迫登台亮相的命運。

法律上「法」道義上「版」

而檯面上冠冕堂皇的出版理由有二。一說張愛玲終究還是打算出版,銷毀《小團圓》手稿的書信寫於一九九二年,而張在一九九三、一九九四仍討論到修改內容,也曾一度表示(或委婉拒絕)《小團圓》與《對照記》放在一起太厚,不宜合集出版。另一說則是此「神祕自傳體小說」乃張愛玲濃縮畢生心血的巔峰之作,出版《小團圓》乃是因應廣大張迷之期待,千呼萬喚始出來,更引用號稱或自稱張愛玲研究權威學者的話語,此書之出版乃「張迷之福音」。換言之,不為錢、不為利、不為名,《小團圓》的出版,一切都只為張愛玲與張迷。張愛玲一九九五年過世時,在公寓裡幾天沒人發現,當然也不會有人來得及問她《小團圓》改好了沒?決定要出、不出還是仍在猶豫?更進一步想,若以寫作者將心比心,就算張愛玲生前不完全放棄出版的念頭,想她也不會願意以修改中的「未完成」稿出版。但這一切的一切,我們無從猜測揣摩,我們唯一的共同根據是她的遺願,《小團圓》「小說手稿應該銷毀,不予出版」。

因此《小團圓》的出版,在法律程序上是「合法」,但在情感道義上是「盜版」,和那些被控「非法盜版」的大陸出版社一樣,都是未經授權、擅自印行。作為一個張愛玲的忠實讀者,在傷心難過與憤怒之餘,也只能以「拒買、拒讀、拒評」《小團圓》,聊表對張愛玲寫作生涯最基本的敬意。(作者為台大外文系教授)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

張愛玲「小團圓」 胡蘭成宛如易先生

【聯合報╱記者陳宛茜/台北報導】 http://0rz.tw/MQDBj

 

塵封卅多年的張愛玲遺作「小團圓」,昨天由皇冠出版。在這本自傳色彩濃厚的小說中,張愛玲首度提筆她和胡蘭成的一段情。作家南方朔讀畢後認為,「色戒」中的易先生,就是胡蘭成的化身。

「小團圓」描述在傳統家族長大的九莉,大學到香港念書,回到上海後和身為漢奸的有婦之夫邵之雍陷入熱戀。九莉與張愛玲有太多相似處,九莉與之雍相戀過程,與胡蘭成明寫胡張之戀的「今生今世」如出一轍。南方朔認為,「小團圓」是張愛玲的「自白小說」。

書中九莉有三段戀情。作家蘇偉貞指出,另一位情人「燕山」,應是與張愛玲合作「不了情」等電影的導演桑弧。

張愛玲文學遺產執行人宋以朗表示,整理張的書信時,發現她一九六○年代在美國時,便曾以英文撰寫廿三萬字的自傳性小說「易經」(Book of Change),卻因找不到出版社作罷。

一九七四年胡蘭成來到台灣,與作家朱西甯結為好友。張愛玲收到朱來信,說打算根據胡的話動手寫張愛玲傳記。張愛玲一聽急了,一邊回信請朱不要寫,一邊從「易經」中抽取一段改寫成「小團圓」。然而這兩本原本打算「打擂台」的張愛玲傳記,當時都沒出版。

張愛玲只花了十個月便寫成「小團圓」,書中情節頗多顛倒錯亂之處。南方朔認為,正因為「趕」,張愛玲想到什麼就寫什麼,讓這本書更貼近她內心的幽微處,「為張學研究者開啟一個藏寶箱」。

書中張愛玲藉九莉之眼,描寫她對胡蘭成的第一印象:「眉眼很英秀…像個職業志士。」但她慢慢發現跟胡在一起「永遠不會有幸福」,因為胡有太多情人,「沒有她們也會有別人,我不能與半個人類為敵。」最後她恨胡恨到兩人歡好之後,幻想「對準那狹窄的金色背脊給他一刀。」

「小團圓」和「色‧戒」寫作時間相近,南方朔對照兩書,認為「色‧戒」是「張愛玲用另一個角度寫自己」,易先生和王佳芝便是胡張戀「變形的註解」。

「小團圓」結局並不團圓。蘇偉貞認為,「小團圓」是張愛玲對中國戲曲中三妻四妾「大團圓」式結局的嘲諷。一九五○年代張愛玲為自己的前程卜卦時,曾得籤詩「但得銅儀逢朔望。東西相對兩團圓」,或許便從此詩得到書名的靈感。【2009/02/25 聯合報】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

小團圓》張愛玲 曾想銷毀原稿

小團圓》梁秉鈞:這是她的發言機會

張愛玲遺作 還會有三部

張愛玲的相關新聞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atsumi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