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引用自‧新新聞 2007/07/26

【文/楊照】

如果連語言都要強制、要控制,那背後一定帶著最可怕最專制的極權意志。在台灣,教科書絕對是一種強制手段,因為透過考試,任何寫在教科書裡的東西,都必然成了標準答案。

請問一下,我們社會上習慣通用的語言,怎麼稱呼?最平常、最習慣的稱呼,叫「國語」。然而「國語」,不就表示這種語言的正統地位,表示這種語言凌駕於其他語言之上的權力位置了嗎?

有一段時間,我對「國語」很感冒,我還是使用這種語言,但就是不願稱之為「國語」。那要改稱什麼?在美國的台灣同鄉會,說那是「北京話」。可是我們曉得,「北京話」,北京人講的北京話,跟我們講的「國語」怎麼會是同一回事?如果學中國大陸的用法,叫「普通話」呢?表示說這不過是社會上普通普遍使用的一種語言,並不具備「官話」、「國語」的地位。然而不幸地,中國大陸的「普通話」,也和我們的「國語」不盡相同,說「普通話」,人家都會覺得指的是中國大陸的那套「普通話」。

不得已,掙扎了幾年,還是回來用「國語」,儘管我對這個名字依然不滿意。

事實上,我們生活中充斥了許多讓人不滿意的語言用法。可不可以把這些「不當」用詞取得恰當一點?可以,但不見得做得到。

第一是,不一定能找到適合的代替詞語,就像要拿什麼來取代「國語」?如果主張「台灣社會用的普通話」,一定行不通,太冗長嚕嗦了。如果主張就叫「台灣話」,也一定行不通,因為會和目前習慣指稱閩南語的「台灣話」用法混淆。

許多人都不喜歡、不滿意「外省人」的說法,可是,一九四九年隨中國政府來台的中國各省人士」能夠取代「外省人」嗎?誰會認可這樣使用語言!

做不到的第二個原因是,就算找到替代詞語,不見得就能說服別人願意使用。語言必須存在於互動使用中,否則就成了「死語言」,有等於沒有。自己認為對的、好的語言,自己使用、別人不認同,別人聽不懂講的是什麼意思,這種語言使用法,走不遠的。

回到最根本的條件,語言是無法強制、無法控制的。再進一步看,如果有人覺得連語言都要強制、要控制,那背後一定帶著最可怕最專制的極權意志。

我不反對大家經常檢討反省語言的精確性,更該常常檢討語言中含藏的不平等與歧視觀念,但我反對用政治權力強制改變語言。不幸地,在台灣,教科書絕對是一種強制手段,因為透過考試,任何寫在教科書裡的東西,都必然成了標準答案,再藉由分數的獎懲,逼迫學生接受。

課本,因而祇能提供社會上具備高度共識的內容,教科書不能求創意、不能標新立異,教科書也不適合拿來當做改革實驗的場域。

除非能夠先改掉教科書的「真理地位」,改掉考試一定要背出標準答案的做法,否則教科書非保守不可。教科書祇能反映這個社會的共同最低限知識要求,不能先進更不能急進。

「台灣歷史學會」不是不能對用語提出修改意見,問題在於他們要修改的,有的是以今天社會新習慣取代舊習慣,那好、沒問題;可是還有的卻是要用自己創新的說法,排擠掉社會大多數人的習慣,那就不好,而且大有問題了!

【詳細內容,請見新新聞周報第1064】

語言不能被強制改變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atsumi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