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引用自‧新新聞2008/04/24

【文/楊照】

民進黨好辯的文化,到今天仍然在阻礙民進黨檢討與改革。連續幾場的檢討會,一直檢討不到核心,因為大部分發言的姿態,依舊是辯論,講究策略、在意言詞輸贏的。何其悲哀,民進黨已經失去了對內對外說誠摯語言的能力。一開口就讓人覺得辯味十足。所以顯然要等到這些言詞都平息了,民進黨的改革才會開始。

子說,「予豈好辯哉?予不得已也!」冒出這樣一句話,顯示了那麼愛說話那麼會說話的孟軻先生,心底清朗明白的一項價值判斷:辯論不是件好事,好辯更不是件好事。「予豈好辯哉?予不得已也!」就是要表示:辯論從來不會、也不該會是目的,辯論是手段,而且還是不得已的手段。

民進黨執政八年,在陳水扁特殊個人風格影響下,變成了一個極度好辯、極度能辯的政黨。陳水扁開始喪失他的社會支持度,就是因為他說話前後矛盾,沒有一致的立場,更沒有共通的態度。讓我們再深究一下,為什麼陳水扁會如此前言不對後話呢?因為他好辯,在不同場合遇見不同的人,他都不能在言詞上吃任何一點虧,一定要辯,還一定要辯贏。

理直氣壯是一回事,無論任何情況都要表現得氣壯是另一回事。沒有人真的能永遠理直,永遠不犯錯,永遠站在道理對的一邊,所以如果要始終氣壯,就意味著不時靠口舌來將無理講成有理。

這是陳水扁最大的本事,卻也是他犯下的最大錯誤。久而久之,堅持在口頭上「氣壯」的人,就渾然忘掉如何檢視自己理直或不直,甚至根本不在意道理是非了。久而久之,民進黨全黨上上下下有樣學樣,都以辯論口才定奪地位高下,辯論口才也就成為權力分配的重要判準。

問題是,辯論言詞占上風,不等同於說服。辯論言詞上的勝利,會產生兩種截然相反的效果。一種是讓聽者說不出話來,祇能點頭。另一種也是讓聽者說不出話來,卻祇能頻頻搖頭。前一種反應把人拉過來成為盟友,後一種卻是把人推出去成了更堅定的敵人。因為辯不贏祇能無奈閉嘴搖頭的人,心裡充滿厭惡,還有強烈挫折生出的反感,他們祇會比辯論前站得更遠。

民進黨這種好辯的文化,到今天仍然在阻礙民進黨檢討與改革。連續幾場的檢討,從閉門到開口,從小型到大型,一直檢討不到核心,因為檢討會的形式與風格本身,就是應該被認真批判的政黨文化毒瘤。發言盈庭,可是大部分發言的姿態,依舊是辯論,講究策略、在意言詞輸贏的。

何其悲哀,民進黨失去了對內對外說誠摯語言的能力。他們一開口講話,就讓人覺得「辯味十足」。辯味十足的話,祇能引起辯味十足的回應,對來對去,唉,還是一次又一次的空洞辯論會表演而已。

顯然不可能從這些檢討會上找出民進黨改革的希望,反而要等到這些言詞都平息了,民進黨的改革才會開始。如果蔡英文真有使命感,真願意在這個節骨眼挑重擔當黨主席,她倒是有一項別人都缺乏的優勢||她說話的「冷」風格。

蔡英文講話沒那麼熱,沒那麼激切,沒那麼多強迫推銷的正理歪理,這是她跟其他民進黨領導人最大不同的地方,也是她缺乏真正「民進黨資歷」才得以保有的特質。未來的蔡主席要救民進黨,拜託第一步一定得致力於讓同志們在言詞上降溫,別再祇注意表面的辯論,而能講究內在的說服,讓大家可以重新感受到民進黨是個有心有感情有腦袋,不祇是有一張大嘴的政黨。

《詳細內容請看本期周刊.....》民進黨同志們別再辯了!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atsumi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